北斗接入手机,没信号也可发短信、报告位置
2022-11-04 21:02 来源: 南方+
举报

北斗新愿景: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在“展望北斗新愿景”部分中提到,将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发展多种导航手段,实现前沿技术交叉创新、多种手段聚能增效、多源信息融合共享,推动服务向水下、室内、深空延伸,提供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弹性智能、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综合时空信息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具体来说,将突出短报文、地基增强、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优势,不断提升服务性能、拓展服务功能,形成全球动态分米级高精度定位导航和完好性保障能力,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白皮书还强调,推动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多样的公共服务产品,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丰富应用场景、扩大应用规模,构建新机制,培育新生态,完善产业体系,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打造更加完整、更富韧性的产业链,让北斗系统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冉承其:北斗已是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

在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已是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

冉承其:北斗数百万个器部件全部国产,服务性能优于设计指标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表示,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是世界一流的北斗。北斗三号开通以来,系统运行连续稳定可靠,服务性能世界一流。

冉承其介绍,北斗三号在轨30颗卫星运行状态良好,星上300余类、数百万个器部件全部国产,性能优异,实测表明,全球定位精度优于5米,亚太地区性能更好,服务性能全面优于设计指标。

独具特色的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六大特色服务,性能优越,真正实现了“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系统实现智能运维、在轨卫星软件重构升级,实时全球监测评估,及时发布系统动态,系统开通以来分秒不断,连续稳定运行,性能稳步提升。中国北斗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的建设发展道路。

冉承其:白皮书强调北斗系统要提升现代治理水平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是第二本北斗白皮书。第二部白皮书有何变化和深化?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表示,《新时代的中国北斗》里强调了北斗进入新时代,同时也强调了北斗系统要提升现代治理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诠释:

一是北斗“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北斗全球系统建成,凝练了新时代北斗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是16个字: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是全面展示了北斗系统的发展愿景,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建设了一个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新一代北斗系统。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一个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更好惠及民生,服务人类的发展进步。说白了,北斗系统建得很好了,我们下一步还要建设一个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靠、高效便捷、更加多样化的时空体系。

三是向全社会表达阐述了卫星导航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统筹与发展、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加快卫星导航条例的出台,参与全球卫星导航治理、引导规范保障北斗系统的发展。

四是借此机会要向公众介绍北斗系统的特色服务。北斗系统性能优异、功能强大,有七种服务,定位导航加六种特色服务。特别是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正在走进大众生活。

冉承其:配合地基增强,北斗实时定位精度水平可达到2厘米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北斗系统对外承诺的服务指标是10米定位精度,做到今天已经实现了5米甚至更优,在局部地区可以达到2—3米的定位精度。

他进一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5米量级定位精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对精度的需求越来越高。比如在无人驾驶、网约车等很多需要更高精度的应用方面,以及变形监测、泥石流监测、精准农业等各个领域,都需要高精度。

他表示,中国人创新提出建设地基增强系统,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地基增强系统和北斗系统匹配融合,实现更高精度。

现在国家已经建成了全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张网,具备向行业和大众用户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或者事后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时定位精度水平可以达到2厘米、高程5厘米;事后处理精度可以达到水平2毫米、高程5毫米。这样的高精度会带来更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比如已经从传统的测量测绘向精准农业、变形监测、自动驾驶、电力巡检、智慧港口、共享单车等多个领域拓展应用。

冉承其:北斗可用性从99%提高到99.9%,实际达到100%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说,北斗三号建成开通以来,我们集中了国内的相关技术力量、团队,始终不渝在追求稳定上开展北斗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性能提升。

他举例说,我们设计的指标当时是可用性99%,也就意味着有1%是允许精度超标的。“全世界卫星导航系统都是99%的指标,我们通过各方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把99%提高到了99.9%,虽然只是0.9%的提升,看似一小步,实则一大步。”

他介绍,1%精度超标,意味着一年中有86.4个小时精度超标。提升到99.9%意味着一年中只有8.64个小时精度超标。

“当然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确保了100%。从99%到99.9%再到100%,这就是北斗全线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分秒不断、未出现过影响用户使用的时段,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冉承其说。

他表示,这是很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采取了一系列超前、创新的手段。比如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提出了要提前进行预警预测或实时监测,对卫星上比较敏感的单机系统或者部件做到提前态势预测,并基于卫星运行的数据进行判断。

他说,我们也有一句口号是“先于用户发现问题,先于问题发现苗头,先于影响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第一时间把问题前置、把措施前置,及时预警,及时向用户发布信息,“我们今天做到了,从建成开始到现在连续稳定运行、服务分秒不断,我们后面还要继续秉持这个作风,确保北斗的连续稳定运行。”

冉承其:北斗和GPS、格洛纳斯签署了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

冉承其介绍,北斗系统从建设之初,即把建设、应用和国际合作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我们都在持续推进,我们已经全面深度进入到国际卫星导航的合作大局中。”

一是作为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组织)原始成员国,我们及时为ICG作出中国贡献,得到联合国和外空司的高度评价。中国的北斗系统是一个负责任的系统,引领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我们参加历届卫星导航工作会议,在外空司的相关活动中积极体现中国北斗系统的担当,我们承担相关课题的研究,参与国际组织论坛研究,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针对面向第三世界国家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组织,中国也积极参与发声、提供帮助。

二是我们积极开展双边合作会谈。首先是跟几大全球导航系统,也就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系统都有专门合作渠道,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大家在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我们现在和GPS系统、格洛纳斯系统都签署了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和伽利略系统进行了频率协调。

另外一个层面,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应用合作,有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合作,更有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边合作。比如参与和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阿北斗论坛和两届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以及首届中非北斗合作论坛,通过发布论坛声明、行动计划、应用场景,共同推动卫星导航和北斗系统的应用。我们和阿盟、中亚、非洲、东盟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测试评估、联合应用、教育培训、技术合作等方面都有很多深度合作。“应该讲,大家对北斗的应用都给予了关注和期待,最近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大会,有很多国家和组织提出了加强和北斗的合作,都评价北斗是一个好用的系统。我们特别愿意把中国的系统、产品、应用和理念向全世界推广。”冉承其说。

三是积极参与多边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标准组织。推动北斗加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国际搜救等。

冉承其说,另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北斗,我们进行“请进来、走出去”,比如请国外的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培训和介绍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北斗、了解北斗、应用北斗。

冉承其:北斗四号考虑纳入低轨星座,把高精度时空网“搬到天上去”

“大家很关注北斗三号,确实很好,很好之后还有没有更好?我们回答的答案是‘是’。”冉承其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他介绍,要把北斗的下一代系统,比如北斗四号建设得更好,这个系统会在现在基础上有进一步的突破。

首先在星座上,现在北斗三号系统是中轨和高轨卫星,在未来考虑还要把低轨的星座纳入进来,构建一个高中低轨的导航星座。这个星座除了提供可靠、性能更好的定位导航服务以外,更要把北斗的高精度“搬到天上去”。

“北斗的高精度大家感觉非常好用,但再好用是在中国境内,我们能不能把这张网搬到天上去,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期望。”冉承其说,“我们特别希望通过高中低轨星座的融合以及跟移动通信、低轨通信的融合,提供这样一张高精度、高可靠强大的时空网。我们特别希望建成以后,5厘米、2厘米的定位精度、5毫米、2毫米的定位精度,全世界用户都能分享到。”

他表示,我们技术上进行了很好论证,方案也是完善的。“我们对它的建设步伐也是托底的,我们非常充满信心。”

冉承其:手机接入北斗短报文功能,成本只增加10块钱

前不久,首部支持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手机上市。冉承其对此评价说,北斗短报文进入到手机里,是在北斗三号立项认证的时候的梦想。

“除了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以外,北斗三号还有一个特色叫短报文通信服务。这个能力非常好,但是应用起来要做专门的终端,这个终端除了价格不菲,还要独立于手机之外,会带来很多不便利。那个时候我们想,能不能把这种能力融到手机里,实际上理念很好,但是有很多的技术问题。”冉承其说。

“我们做这件事情花了十年的功夫,‘十年一剑’,我们今天终于把它做成了,这要感谢我们国家通信领域的进步,我们在芯片产业方面的技术进步,也特别感谢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冉承其说。

他进一步解释道,首先要解决终端小型化、芯片化、低功耗,通过技术进步,联合攻关,解决了基于北斗短报文的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技术。

他表示,这种进入手机的芯片,可以做到大概10块钱的成本。

“多了这个芯片,就可以通过这个手机来发送信息。这个好处在什么地方?就是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时候依然可以发送短信,依然可以报告你的位置,依然可以提供你的位置轨迹。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功能平时感觉不到,但是扪心自问,如果你在万一没有手机信号,你的手机还有这个能力,什么感觉?”冉承其说,“我经常讲你可能永远都不用,但是因为有北斗,你就有安全感。连线和在线就是北斗提供的安全保障。”

他表示,希望国内更多的手机制造商、移动运营商参与到里面。现在基于北斗三号的服务能力,可以确保亚太地区的大众都能享受这种服务,“一机在手,走遍亚太、走遍天下”。

此外,冉承其说,北斗也开创了卫星直连手机的先例,也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进手机是引领创新的发展。”

冉承其:北斗自动驾驶农机已超过20万台套

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表示,北斗系统已经全面赋能到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

“大概5、6年前我到新疆参观调研,那个时候就可以看到北斗的高精度应用。以前没有高精度应用产品的时候,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因为他始终要去对准、去操作。自从这套北斗高精度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以后,农机的高精度应用精度可以达到2厘米左右,大大缓解驾驶员劳动强度。”冉承其说,“驾驶员给我讲,我只需要在拐弯的时候打一个方向盘,剩下时间基本可以睡大觉。当然因为新疆地区非常宽广,很长的运行轨迹,他们提出可以在施肥、播种、喷药、收割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应用。”

他还介绍道,“一个驾驶员跟我讲,操作这套北斗高精度系统可以给禾苗施肥精准到高度2厘米左右,看似很小的一个技术进步,可以带来很大的变化。比如可以精准种地、喷药、施肥,大大节省成本,还能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农场的收益。”

他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基于北斗系统的自动驾驶农机今年已经超过了20万台套,北斗农机正在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提升了农业生态效率。刚刚过去的三秋时节,基于北斗系统农机、植保无人机、自动驾驶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黑龙江、甘肃等地都在用,在秋收、秋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农民通过手机终端就可以提前规划好行驶路线,精准掌握农事,北斗正在为农民带来实打实的“丰收金钥匙”。未来北斗高精度还将继续支撑我们国家精准农业发展。

冉承其:今年上半年98%以上入网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国内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

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表示,北斗已进入规模应用发展快车道。

北斗深度融入基础设施、赋能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约470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健,基础持续夯实。形成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完整型谱,软件、算法等完全自主研制,构建国家检测认证体系。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国外同类芯片支持北斗系统,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截至今年6月,北斗终端数量在交通运输营运车辆超过800万台,农林牧渔业达130余万台,公安达180余万台。通信授时、气象监测、应急减灾、城市管理等领域正在加速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

今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128款支持北斗定位,出货量超1.3亿部,占上半年总出货量98%以上。手机地图导航中,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超1000亿次。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已进入大众手机。

冉承其:各行各业都需要时空信息,北斗可以同所有新兴技术融合

“北斗业内有一句话,卫星导航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冉承其说,北斗系统提供时空信息,“时间和空间信息对万事万物都需要。”

他表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化转型、信息化发展、智能化、无人化技术的进步,时空信息特别是高精度的时空信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现在找不到哪个行业不用(时空信息)。”

他表示,北斗是可以跟所有新兴技术融合的,比如智能技术、无人化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可以融入各行各业。

他介绍,北斗系统和国家相关部委在各个省市进行了50多个示范项目的推广。比如2012年和交通运输部开展“两客一危”北斗系统示范应用,当时定的目标是7.9万辆,到今年6月份超过了800万辆。

冉承其说:“北斗系统要做好要发展,也希望各行各业能更多关注时空信息和北斗应用。这是一个融合发展,可以催生新的行业、新的产业,带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